不是结束的开始
缘来如此
结识开智,还是慢点书友会时听feat道来的。“我最近入了个高级群,里面的人当场演示快速写作,很牛掰呐!”以书会友,本就是乐事一件。各自在自己的岗位奋战一周,小憩时三五个人坐下来,一杯咖啡,一个主题,聊聊彼此的看法,听听别人生活中的趣事。
同济压力
一个好的人生,一定是多层设计的结果,其中一些设计来自你的基因,你的家庭,还有一些设计则来自群体,社会,城市,国家,时代这些非个人力量的因素。
---陈虎平《打破自我的标签》
随后参加了两次开智读书会。深深体会到一群小伙伴在一起为一个目标奋战的感觉。一群人踏上同一段旅程,不同的自我学识奠定了你完成旅程的方式。有踩单车的,骑电动车的,自己开车的,坐飞机的,甚至有直接做火箭的。所以阳老会说:课程收获最大的是读书破万卷的人,其次是读书破千卷。咱自我学识不够,就要从当前阶段开始努力,不断升级自己的心智、学识呐。
人生是深度练习的函数,这意味着每过5~7年,要超越自己以前的行为模式、思维格局、社会圈层。
---陈虎平《打破自我的标签》
同济压力所带来的,第一让你认清自己当前的阶层,比你优秀的人真是一车车。第二比你优秀的人那么多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勤奋。My goodness!
当一周繁忙的工作过去了,同学们陆续开始提交笔记、作业。真是好捉急!还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尽管课程囫囵吞枣的不是很理解,但至少还是保持完成了刷完视频、完成每周大作业。
不是结束的开始
3个月的课程之旅是结束了,但是自我迭代之旅却不能停下。
重头刻意练习课程知识点。
最小原则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小知识点是什么?完成一项任务的最小行动是什么?支撑一个产品的最小支点是什么?找到知识源头,发现此知识是因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诞生的?
- 最小行动
- 最小清单
- 最小知识
人类的三重心智
- 自主心智
- 算法心智
- 反省心智
- 双进程理论
寻求智慧的三类人
- 笛卡尔信徒:他们崇尚科学,擅长分析,追求简练推广性强的理论。
- 讲故事的人:他们强调语言、暗喻,喜欢将自己放在权威与成规定见对面。
- 适应者:强调历史的复杂,试图通过分析人如何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来加深对智慧的理解。
写作的最小模型
- 组块:4*5
- 远距离联想:具体比喻抽象、铺垫隐喻
最小故事四原则
- 事件数量:3
- 时间次序
- 因果关系
- 重要的逆转
- 故事的star理论:空间、时间、行动者、行动
- 卡片组合原则:
- 空间>时间
- 时间>行动者
- 立体>扁平
- 卡片组合原则
- 这里-那里-这里
- 现在-那时-现在
- 我-他们-我
心智演化
- 心智演化的四大基础原理
- 大脑喜欢惊奇
- 多用低频词
- 多用感官
- 记忆的生存优势效应
- 混用上位、基本、下位层次范畴:有惊奇感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隐喻:7种不同的辞格
- 修辞认识、修辞感觉
讲好故事
- 人类的最小故事
- 光明:英雄之旅
- 黑暗:美好的东西打破给人看
- 灰色:爱情,是含笑饮毒酒
- 段子与故事的不同
- 失谐-解困
- 心理理论:我心换他心
- 意向性:好作家能升能降
- 生成故事种子:采取认知负荷最小的三种路径
- 简单反应
- 组块:4*5
- 不超过5个搜索层次
- 职业>人名
- 婚恋>事业
- 修建之刃:单一变量、一致性原则
学习之旅犹如认识世界的地图,踏入认知科学领域,却发现这不是踏入了一个领域,而是踏入了认识世界的最小领域、知识之源。一路有阳老指点江山和伙伴们的共同成长,虽步履维艰,但省去了很多弯路,少踏入了很多坑,节省了自己去翻阅多本书,找寻精髓的时间开销。愿我们都升级为成长型心智,在知识之旅中翻山越岭,不断扩大自己的世界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