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最小故事上
学习目标
- 最小故事的概念;
- 如何写最小故事。
思考
- 故事都有什么特征?
- 你的大脑会将哪些判定为故事?
- 最小故事的形式都是怎样的?
知识点
写作的最小故事
故事四要素
最小故事的四个原则
- 事件数量:三个事件
- 时间次序:事件3> 事件2> 事件1
- 因果关系:事件2导致了事件3
- 逆转:事件3逆转事件1例:一名年轻的田径运动员每天训练做100个蹲起,并且在1000名运动员中第一个做完。他的一条腿是假的。
坏故事是怎样的?
- 只有 2 个事件
- 因果关系牵强
- 时间次序错乱
- 没有逆转坏故事
示例:
只有 2 个事件:李雷折磨韩梅梅,而韩梅梅折磨张三;
因果关系牵强:李雷很富有,后来他吃了个苹果,然后他去了德国;
时间次序错乱:有个人很不快乐,因此他很快乐,后来他陷入爱河。
没有逆转:李雷吃了个苹果,李雷又吃了个梨,李雷又去了电影院。
我们天生就喜欢故事
故事让我们能去想象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是其余任何一种生物都办不到的。
因为故事,我们才能成为人类。大脑对于故事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本能反应,好故事让我们产生愉悦感会促使我们把注意力摆在故事上。
我们天生就希望透过故事来了解这个世界。科学研究发现,一个影响深远的故事能促使读者大脑改变(例如让读者产生同理心)。这就是为什么从古至今,「作家」通常是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
什么是最小故事?
- 由三个行动者事件构成,且:第一个事件是状态,描述行动者的所处时间、空间的状态;
- 第二个事件是行动;
- 第三个事件一定是第一个事件的逆转。
- 在时间上:事件3 >= 事件2 >= 事件1 在因果上:事件2 导致了事件3
术语
人类自尊的三次打击
- 第一次打击:哥白尼的「日心说」,让人类明白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 第二次打击:达尔文的「进化论」,让人类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一种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
- 第三次打击:弗洛伊德的「本能说」,让人类明白自己也有和其它动物一样的本能。
阳老师预测人类自尊的第四次打击|认知写作学文选
洞穴隐喻
洞穴隐喻是柏拉图著作《理想国》中最著名的段落。
从前有一群囚徒,他们从小就住在一个洞穴中,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的墙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有个火炬,在火炬和囚徒中间有一堵墙。在墙的后面有人拿着人偶摆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囚徒将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
不久,有个囚徒解除桎梏,走出洞穴,发现了太阳,发现了光明的世界。于是,他想救出他的同伴。
当他回到洞中的时候,同伴不仅不相信他说的话,反而觉得他的眼睛就被太阳烤坏了,居然不能像往前那样辨识「影像」了,将他杀了。太阳隐喻真理,洞穴和影子隐喻黑暗和事物的假象,囚徒隐喻无知的人。人类囚禁在自己的身体之中,并且与其他的囚徒朝夕相伴,任何人都无法辨别相互之间的真实身 份,甚至也无法辨别自己的身份,人类的直接经验不是关于现实的经验,而是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之中。
表征
表征(representation)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认知表征是认知科学的核心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和现代的认知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提出过理论,这些理论一般是基于某些隐喻提出假设,然后建立模型而完成,体现了认知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如上的洞穴隐喻就是认知表征。
写作窍门:
善用故事
许多写作新手认为:想要写出成功的故事,必须学会把文字写得漂亮。
事实是:好的故事战胜漂亮的文字,毫无例外。 写作之难,难在逻辑;文采;故事。 故事与文采并非一回事。
学着用故事呈现所想的一切,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的玄幻小说莫不是靠故事取胜吗?
注重故事因果
神经科学家发现: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大脑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因果联系,也就是进行「如果 A ,然后 B 」这样的推论。
读者的脑袋需要的是:从开始到结束,故事一直都是跟随着因果关系的轨道发展的。
所以,如果你想写出一个能吸引读者的故事,你必须让故事发展从一开始就紧紧跟随的「内在因果关系」。注意:有因果关系并不表示能预测到故事的发展,你还需要追求冲突。
追求故事冲突
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天生就会顽固地抗拒改变,就连好的改变也不例外。
读者的脑袋需要的是:故事的重点是改变,而造成改变的,只有无法避免的冲突。
冲突始终被视为故事的命脉,故事的张力越强,就表示其中充满了冲突的可能性,这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因为多巴胺分泌而出现的快感。
所有的改变,即使是最令人期待的,也有令人惆怅的一面;我们抛在脑后的一切仍如影随形;只有终结此生,我们才得以进入下一个轮回。
——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Anatole France
大礼包
川奈康城不死
CHANGELOG
- 20160505 add卡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