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变形技法下

学习目标

  • 修辞感觉之夸张,列叙和缓叙辞格
  • 人类的三种高阶思维技巧:反、元和空

思考

看一下《功夫》的台词:

裁缝师傅:这块布料艺术成分相当高。

地缺:有多高?

裁缝师傅:三、四层楼那么高。

以上采用了何种辞格?

知识点

时空变形技法下

修辞感觉的公式

  • 修辞感觉 = 人类具身认知 + 时空变形(空间/时间/时空)
  • 如何习得修辞感觉?
    • 熟悉并使用具身认知方式(认知科学原理、隐喻当框架等)
    • 合理编排组合
    • 创作出新的模因

如何理解夸张

  • 立足于修辞感觉这样的新型认识论,佐藤把夸张追溯到语言和人性中的根:「仔细想想,我们常年都处于不夹杂些微近乎谎言的虚伪就无法说话的状态。
  • 所谓比喻,就是处理这种由于过大或过小而难以处理的语言的一种措施。夸张法作为一种辞格,也是处理语言的虚伪内涵的策略之一」。进一步说,「更本质的理由则是语言的本性包含着虚伪,所谓语言,原本就是可以撒谎的东西,这也是语言或符号的重要定义之一」
  • 作为符号体系的语言和文化总是面临着信用的危机,而「夸张法让我们意识到语言本质上的谎言的可能性。它往往以一种嘲笑我们为维持信用而作的不断努力的恶作剧,来医治我们的这种努力的疲惫。由于夸张法,我们有时会感到松了口气,心里的郁闷得以消除。

例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例2: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鲁迅《一件小事》

例3:

完美的印象,杰作的眩惑。真是够呛放声大笑吧。啊啊。低着头一动不动的那十分钟之间他竟老了十年。

——太宰治《晚年·猿面冠者》

高阶的夸张技法

  • 修辞感觉 = 人类具身认知 + 时空变形
  • 普通的夸张技法仅仅是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高阶的夸张技法可以尝试在时空变形下工夫。
    • 方法一:添加空间位移图式
    • 方法二:添加空间形状图式

例子:

添加空间位移图式

幸而她撒娇坐在他的御膝上,特别扭了七十多回,这才使龙眉之间的皱纹渐渐地舒展。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例子

添加空间形状图式

柔嘉打了个面积一方寸的呵欠。

——钱锺书《围城》

如何理解列叙?

人类语言之所以变得如此理性,就是因为我们成功地切断了它的外形和内容尺寸的比例。这也是人类语言本质特性之一。

人是因为忘记符号外观与内容的平衡才成为文明人的。但我们有时候也有一种奇妙的怀旧情绪,而不愿意做文明人。

列叙法是试图使文章的外形和它的意义内容以及由此而得到造型的现实达到相似的一种努力。它企图由表现的语言来确定被表现事物的模型,这正如我们不喜欢只显示数字的钟表,而偏爱以长短针显示时间的钟表一样,因为后者更容易接近我们的生物感觉。

——佐藤信夫

例子: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电影《死亡诗社》

如何理解缓叙?

  • 佐藤信夫认为「缓叙法是通过缓叙事实来转移视点」,因为「如果只从正面来看现实,我们也将有被吸入现实的危险」,所以必须以否定非现实之物的方式让开一步,以便「留有认识上的余地」,能够「重新将此现实同与此相反的东西作一比较,所以缓叙法是人们在强烈事实面前保持自身独立性的一种修辞方法,是一种「认识上的拯救」和审美上的「幽默」。

  • 这种否定的说法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需要,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我不知道在人以外的生物的交流中是否有真正意义上的否定这一操作」,只有人才不仅仅能表达「我饿了」,而且还能表达「没有吃的!」这是因为人有语言。但表达不存在的东西并不是无意义的和抽象的,而恰好是一种感觉。

例子:

在海里的
那不是美人鱼,
在海里的
那只是海浪。

——中原中也《往昔的歌·北海》

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

佐藤信夫在修辞学理论中开辟了一条立足于语言感觉的创造性去发现一切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的隐秘根源的独特道路。

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开拓,与他不盲目迷信西方理论、而是密切结合本民族的特性进行创造性思维有关,对我们立足于中国人和汉语的民族特色创立自己的修辞学理论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三种高阶思维技巧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首先要摸清概念,然后思考概念的定义,为何这样定义,如果不这样定义是否会更好?

  • 例如
    • 学习辞格,除了要思考辞格是什么
    • 还需要思考辞格不出什么,定义出自己的新鲜感觉。

元是英文「meta」字首单字的翻译,意思是对某对象的描述,以及对某对象描述的内容。

  • 例如

    • 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的记忆
    • 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
    • 简单的来讲,就是学习一切东西需要从源头入手。
  • 例如

    • 学习辞格,就要思考辞格的辞格是什么?
    • 浩如烟海的辞格中是否有蕴藏在里面的共性?

「空」的概念涉及「认知多相性」的假设假定。

  • 我们具有使用多种多样的、甚至是相反的思维方式的倾向,比如科学的、宗教的、比喻的和逻辑的等。
  • 也就是说知识也是多相的。即使专业的科学家也不是完全投身于科学思维中。
  • 如果这些多样化的、甚至是冲突的思维形式没有共存于他们的头脑中,那么我想他们就不属于人类的头脑。

  • 例如

    • 学习辞格,就要思考辞格之外的东西是什么
    • 其他的专业领域(例如认知科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会如何解释辞格

术语:语言是思考肉身本身

「语言不是思考的外衣,而是语言的肉体本身」

----《哲学的现在》

所谓语言不是思考的外衣而是思考的肉体是说,当我们思考问题时,不是仅仅依靠概念和逻辑,语也是依靠形象和想象力。

在理性的思考中,形象或想象力历来是作为破坏概念或逻辑的严密性的东西而被排除的,而且一味朝着这个方向发现,而这条路现在看是需要纠正的。

写作窍门:善用修辞感觉

名家之作

锻炼修辞最好的方式就是写散文,如何写散文呢?想知道季羡林是怎样写散文的吗?

CHANGELOG

  • 20160411 添加课程名称
  • 20160412 update卡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