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疑问

  • Q1:用纸笔记笔记同电脑记笔记,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有何不同?

  • 思考:在1w的课程中,阳老提到过写作时多用进化早期的器官描写。用纸笔和打字记笔记,两者调用的认知器官都为眼睛、 手。纸笔记录的印象深是不是因为,电脑出现的时期较晚,而写字是在有了语言之后就出现的。写字比打字在人类进化上出现的 更早,所以大脑更容易记忆?

  • 尝试

    • 1w:

      • 方式:看视频时不做笔记,在看视频后的第二天尝试使用 必要难度原则 默写前一天看的内容,效果并不好。
      • 效果:很差,基本上只记得一二级知识点,且只能粗略复述
    • 2w:

      • 方式:边看视频边记纸质笔记。按组块的方式进行记录,每节课大概有几个知识点,然后每个知识点再细化记录关键点。
      • 效果:事后回忆时比1w时好很多
  • 扩展思考1:当个人时间并不多时,有同学会选择在做别的事情时 视频而非 视频。我尝试过效果并不好。但如果看过视频后, 再听就会好很多。是否因为听视频时只调用了 耳朵,而看视频时调用了 眼睛+耳朵,是不是越早出现的认知器官组合,效率越高?

  • 扩展思考2:阳老提过,大脑更偏爱纸质书。所以对重要的书籍,还是要买纸质版。是否也因为纸质书比电子版出现的早,所以大脑更适应才 容易记忆?感觉现在的很多发明虽然让做事效率越来越高,但是对大脑来说并不喜欢。有没有办法可以弥补?


Q&A time

关于认知科学基本概念的关系问题

  • 第二讲的两个重要术语:组块和远距离联想。
  • 组块:认知科学最基础的组块的论文:人类的短时记忆会受限于7±2;巴格里老师,认知科学的奠基人。英国杜克大学教授。在短时记忆概念基础上的修正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广度在XXX2000年经典论文上。对米勒的研究提出质疑,认为工作记忆达不到7±2,而是4.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不是一回事。

  • 远距离联想,认知科学基础概念。由认知心理学家197季年提出的概念,之后有很多变式。用于考察一个人的创作力,用在写作领域非常少,由阳老引入写作。用于评估人的创造力,

  • 四层心灵塔和三重心智,是近似的相关,而不是绝对的相等。每一个科学家对自己术语提出,都会有相应精确的定义,不是完全等于的关系

Q:作家从自主心智中提取了一个继承的模因,拿到反省心智中加工,成为了一个更强的模因。这个加工过程是怎么样的?认知写作学是否要掌握的就是这个加工过程?

加工过程在第三讲会讲到,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成果,是一个认知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加工过程动用了两个脑区,一个是执行功能网络,一个是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创造力是由这两个网络联合完成。是一位以思列的女科学家在2015~2016刚刚发表

Q:潜意识和大脑默认模式网络的关系

不是一回事,只是近似等于。每个科学家对术语定义都非常严格。潜意识不是神经科学的术语,是多年前诞生的术语。当时荣格不懂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时。现在神经科学家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和静息态的定义的非常准确。首先是神经科学家定义一种状态,称为静息态。在静息态状态下,经常出现的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定义和潜意识完全不是一回事。心理科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伪科学理论。

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技巧,当一个现象你发现还没更好的术语界定时,可以尝试用近似的术语接界定。在认知写作中,也有很多近似的术语,伴随着实证证据补充,要将近似的词汇替换成精确的词汇。

Q: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和自主心智的关系是什么

不同科学家的定义,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自主心智进程1对应的A系统,进程2和算法、反省心智对应的是C系统。A、C系统是斯坦诺维奇提出的理论。大脑默认模式网络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提出的理论,提出时间相对更晚,是2000年左右提出的理论。

  • 注意:术语现象翻一下wiki百科,和学术论文的最经典。不要硬性相关,盲目下等于关系,只是近似等于。

大脑模式模式网络同创造力研究非常密切,2015年科学美国人,发表了创造力的一篇科普,介绍了大脑默认模式网络起到的作用。以前很多人对灵感和创造力有很多误解,现在神经科学对取向很不一样。更多支持自主心智,大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是强证据,有就是有,无就无。和弗洛伊德假设是不同的。

传统观念认为,创造力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最新的神经科学和心理科学普遍认为:创造力是即兴演奏的行为。微博推荐过创造力是如何即兴演奏的,book见Yes to the mess

更多参考:

Q:如何提高建模能力?

学术论文的写法,是认知写作学讲的非常多。有很多青年大学教师,普遍拖延症非常严重,只想动用自己的算法心智。最好的学术论文讲故事也讲的很好,一本心理学和脑科学前三名的刊物《BBS》,被引用下载最多的论文《世界上最奇怪的人》,讲心理学的取样偏差问题。标题起的非常想看。很多从事学术研究的受到中文期刊的不良影响,以为学术论文要将的非常枯燥。但实际上自然的学术论文讲究的要好一个故事。甚至有专门科幻小说这样的栏目。建议从事学术研究的可以多看看。

练习写学术论文,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是把自己所在的领域,排名前四名学术论文的期刊。找到引用最高的论文。把组织结构反复模拟,会非常帮助大家写学术论文。如我大学时将《GPSP人格和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的大牛,葛晓佳老师也做过相似事情。从历史学博士转做发展心理学研究。

建立一个整个心理学宏观认识。好的学术论文有两点,1:挑战学科的基本命题。如葛晓佳老师质疑发展心理学基本的命题。2:使自己找到感觉,明白自己倾向于哪个学术流派,形成很好的学术直觉。

什么叫学术直觉:实证的证据还没有诞生,但是你已经提前预见到领域必然出现这样的实证证据。

写学术论文提高自己的远距离联想能力,还有个方法:借助于科学可视化工具。科学文献的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大家讲领域中论文快速检索出来。

book:

Q:如何写自己的清单?

作为一名学习新手,清单会有100+项,发现自己的太多不足会产生行为瘫痪的现象。发现什么都学不会。这时候每个清单不要超过20项。将自己最有感觉和最容易犯的写自己的清单。

写清单注意事项:

  • 遵从人类记忆规律,如必要难度理论
  • 编制时站在自己的理论,认知科学称为记忆的深层效应。自己的例子,记忆更深刻。
  • 遵从认知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如4*5原理。组块最深度的是4个,搜索层数不能超过5.
  • 切忌清单缺乏可操作性,需要明确指向。如减少使用”的“比例。
  • 大脑的规律会挑自己胜任的,简单的去练习。要挑一些很难改的问题,练习才有价值。
  • 怎样区分很难改的毛病:

    • 1:小伙伴反馈
    • 2:写匠
    • 3:一直存在的问题,如词汇量很少。想办法扩大词汇量,不要挑选容易修改的毛病。

    如何让自己胜任很难改的问题?,循序渐进,如扩大词汇量,尝试将美文作家,如钱钟书、纳博科夫等一流作家。挑一篇谈写作的文章,将不懂、从来没用的词汇,进行摘抄尝试背诵

关于必要难度的问题

已经习惯电脑打字,不用强迫性使用钢笔做笔记。必要难度理论关键点: 可以参考读书与心智

Q:读书时如何使用卡片

实体卡片和实体书搭配: 应用情景:1:当作书签,2:写关键词和灵感。

数字卡片:如ios记事本,可以使用语音和关键词

卡片在写作时,可以使用如认知科学中提高创作力技巧,玩创造力游戏创造七边形。

Q:是否还有一些可以在听课、读书时加深记忆的方法,帮助六小时后能记住更多

6小时是近似的值,根据个人不同,有人6h,有人9h。

<聪明的学习者>,对多米尼克的记忆术进行改良

更多参考

Q:如果六小时后实在回忆不起来,是否立刻再听一遍或者翻一遍书?六小时后再默写一次?

涉及记忆的另一个研究:学习的微观经济学,对学习时间分配,认知科学已有清晰答案。有个最佳的曲线。可以参考相关论文。

传统学习和记忆,需要动用大量的认知资源。认知科学鼓励投机取巧,如换地方背单词、6h后做笔记。该领域称为学习的微观经济学。

国内还没有相关科普,参考资料认知科学与心理科学优质资源索引【元认知与记忆部分】。

Q:“人类美德灵感生成器”中缺失和反面的区别

来自:积极心理学的三位创始人,皮特森book《VISI手册》。对人类美德、综合神话学、宗教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心理学概念是波普的概念。如创造力可以理解为1~10分刻度尺。反面没有创造力,在另一个刻度尺上,两者没有交集的关系。这是缺失和两者的区别。和行动科学的第一序和第二序关系不大。

其他答疑内容参考

CHANGELOG

  • 0323 添加我的疑问
  • 0328 更新部分Q&A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