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学习目标
- 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 熟悉概念隐喻的分类;
- 学习使用隐喻的高级技巧
思考
- 你最熟悉的隐喻是什么?
- 你在写作中会下意识使用隐喻吗?
知识点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如何理解隐喻
在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中,喻体叫做「始源域」(source domian),本体叫做「目标域」(target domain)。
上例,「太阳里的肥皂泡」是始源域,「金黄的面筋」是目标域。隐喻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使人们通过始源域的图式结构,对于目标域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
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各种认知活动中。
在修辞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辞格」,一个完整的隐喻一般由「喻体」和「本体」构成,喻体通常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范畴,本体则是我们后来才认识的、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范畴。
例子:
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喻体是太阳里的肥皂泡,本体是金黄的面筋。
概念隐喻的分类
把隐喻分为三类(方向隐喻、本体性隐喻和结构性隐喻)的做法是人为的。所有的隐喻都是结构的(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些结构映射到另一些结构上);所有的隐喻都是本体的(它们都会创造目标域的实体);同时许多隐喻都是方向(因为它们都会映射方向的意象图式)。
——Lakoff 和 Johnson,2003
如何理解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也称空间隐喻。方位隐喻是指用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等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另一概念。方位隐喻来源于人对自身和世界的感知。
- 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下
- 行政级别高是上;行政级别低是下
- 发展是上;衰退是下
- 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上;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下
- 优先或受重视的是上;置后或不重视的是下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下
- 力量强是上;力量弱是下 高端客户群体是上;低端客户群体是下
- 程度强是上;程度弱是下 评价好或名次高是上;评价差或名次低是下
方位隐喻
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是指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特别是人体本身。
例子
将通货膨胀隐喻成实体:
- 我们需要和通货膨胀作斗争;
- 通货膨胀正把我们逼退到角落;
- 如果再有多的通货膨胀,我们将活不下去了。
将通货膨胀看作实体使得我们能够对它进行指称、对它进行量化、 对它的某个特征进行辨别、将它看成动因、对它采取行动。
本体隐喻又分为
- 实体和物质隐喻:你内心有太多的敌意。将敌意隐喻成实体。
- 容器隐喻:轮船正在进入视野。将视野隐喻成容器。
- 拟人隐喻:癌症最终抓住了他。癌症隐喻成人。
本体隐喻
如何理解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是指用高度构造性和简单描述性的概念去构造另外的概念,简单的来讲结构隐喻就是用一种较为熟悉、具体的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相对陌生、抽象的概念。
例如:
- 一个人生气,像狮子一样:形容生气的危险
-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形容人生的丰富……
- 争论像一场战争:形容争论的激烈……
结构隐喻
术语
可供性
可供性是独立于人与物体的属性,但又与人和物密切相关,它是事物与人发生的一种可能,是环境属性和个体发生连接的一种过程。
如果将所有物件比喻成一盏灯,那么物件的Affordance就是皮影戏中的光,人就是在光前活动的皮具,光线穿过活动的皮具在白幕上投射出各种的形状,皮具摆出的姿势不一样,光呈现的形状就不一样,这就是物件之于人的Affordance。
当我们在思考一个物体的设计时,应该设计成人在任何环境都能够不自觉地使用它(就算是没有说明书也能使用),这就是物体最自然的状态。当一件物体被设计得复杂,或设计的本意被人领悟错了,人在使用这种物体的时候就会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所以,如果当我们认真留意一种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无意识的、自然的,一旦触发就行云流水般自动进行的,我们就会从这些行为之中感知到一种内在的关系。
—— 深泽直人《On 'Affordance'》
写作窍门
用抽象比喻具体
钱钟书对抽象比喻具体的评价是: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的愈出人意料,比喻就愈新颖。
一般比喻是把抽象事物比作具体事物,超一流的作家是把抽象事物比喻具体事物,各位学员可在以后的练习多多运作,提高语言的惊奇感。
她摸了摸头发,脑后做成一个整洁的小横卷子,和她脑子里的思想一样地有条有理。 ——《留情》
为理想而吃苦的人,后来发现那理想剩下很少很少,而那一点又那么渺茫,可是因为当中吃过苦,所保留的一点反而比从前好了,像远处飘来的音乐,原来很单纯的调子,混入了大地与季节的鼻息。 ——《谈画》
铺垫隐喻
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好的铺垫给情节或叙述大大增色。
例如
开启「红玫瑰与白玫瑰」叙述之前,张爱玲安排了两名修辞角色为其暖场: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凸的粉紫古装人像。一一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例子:
静了一会,她母亲再开口,依然是那淡淡的,笔直的小喉咙,小洋铁管子似的。 潆珠替她母亲系围裙,厨房里乌黑的,只有白泥灶里红红的火光,黑黑的一只水壶,烧着水,咕噜咕噜像猫念经。
潆珠把大衣向床上一丢,她顺势扑倒在床,哭了起来。虽然极力地把脸压在大衣上,压在那肮脏的、薄薄的白色小床上,她大声的呜咽还是震动了这间房,使人听了很受刺激,寒冷赤裸,像一块揭了皮的红鲜鲜的肌肉。
——《创世纪》
礼包
寓言作为一种文化上的隐喻,是更高层次的隐喻。看看「钱钟书」是如何读伊索寓言。
CHANGELOG
- 20160404 添加文件
- 20160417 add卡片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