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知识法则

学习目标

  • 为何要学习如何学习?

  • 如何在各学科间游刃有余?

  • 怎样提高写作能力?如何开始改变?

  • 该学科是否存在抽象级别足够高的模型?该模型能覆盖到该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与二级推演体系?

  • 该学科相关历史人物,是否制作

  • 最小了某个广为流传的新故事内核?

  • 如果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应该学习何种种新型「第二序改变」?

知识点

最小知识法则

如果知识是病毒

人类是基因和模因的机器人,人作为「复制子」和「载体」,帮助其传播。

复制子的三个特征

文化模因如「圣经」「诗经」等,不断在各类文化中流传,适应不同文化需要,内容有增删,有改变,其实就是遗传、变异和选择这三个特征的表现。

复制子的三个特征是?

  • 遗传
  • 变异
  • 选择

基因模因传播定律

  • 保真度:我们的基因和祖父辈差不多;好的诗歌/作品流传千年仍能感动我们;
  • 多产性:兼容不同人群;
  • 长寿性:有的基因从进化前期一直延续至今,生命力顽强;

最小知识三法则

  • 知识的源头
  • 核心话语体系
  • 二级推演系统

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摸清学科主干和源头,搭建系统性学习框架。 同时,认知科学「3+1」原则也是对以上原则的补充。

学习的最小公约集

最小公约集三个维度分别是:

  • 模型:概念的严谨性
  • 故事:学科诞生背后的故事
  • 行动:如何转化为行动,有哪些实践?

认知写作学涉及的学科

我们学认知写作,为何讲到其余学科?

认知写作学会涉及到哪些学科?

他们对于写作学习有何用?

认知写作学会涉及到以下三大类学科,可从它们对写作三难的帮助来理解:

  • 逻辑之难:认知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帮助我们理解万物运作本质,从工作记忆的角度看待读者,使用更符合社会认知的语言
  • 文采之难:逻辑以外,文字还需有文采,比如修辞能够很好地帮助提高文采。
  • 故事之难:故事型写作能更好地唤起人的情感,人类学、认知篇章学、叙事学等都长于故事

如何学习写作

如何学习写作?

  • 第一序改变:在系统内改变,例如写千字文
  • 第二序改变:跳出系统之外的改变,学习任意一个学科,从模型、故事与行动入

术语

知识的诅咒

知识的诅咒是一种认知偏差,亦为专家常以术语交谈,但是丧失与非专业人士沟通的能力。

破除知识的诅咒需要人真正的换位思考,这意味着你必须知道对方大脑中所有真正影响他决策和行为的因素,这包含太多的东西:对方的价值系统,习惯,观念,道德观,甚至对方那一刻的情绪。

经验的疆界

「大师中的大师」马奇写的《经验的疆界》是一本难懂的小书,全书根据马奇2008年在康纳尔大学演讲改编而来,中译本只有92页,但句句有出处,每页有洞见,可谓字字珠玑。 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组织行为学的书,不如说是一位老人,到了晚年,回顾一生,临行前,给后生小辈送上的珍贵礼物。

在寻求智慧的路上,存在三类路径。我们可以通俗地将马奇的三个流派比喻成人。

这三类人分别是:

  • 笛卡尔信徒:这一类人崇尚科学,擅长分析。他们喜欢一板一眼地演绎,追求简练但推广性强的理论。
  • 讲故事的人:这一类人强调语言、暗喻、阐释意义。他们喜欢将自己放在权威与成规定见对面,维护下层人民尊严。
  • 适应者:这一类人强调历史的复杂,试图通过对人如何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复杂生态圈的分析来加深对智慧的理解。

参考: 寻找智慧的三种人 | 认知写作学文选

改变

《改变》一书是行动科学源头著作。他尝试将群论与人类行为结合,最终诞生了一个神奇的学科:行动科学。

行动科学将仍然在系统内的改变称之为「第一序改变」;

将跳出系统之外的改变称之为「第二序改变」。

比如老师越是关心问题少年,问题就越多;而老师有意忽视学生,反而重新获得对方的重视。

这就是行动科学的第二序改变带来的神奇效应。

象似性原则

象似性主要是指句法结构跟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

比如,语言结构不是没有规律的,直接映照人的概念结构,这就是语言结构的象似性。

「距离象似」的例子:

人们在交际时,关系越亲密,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小;相反,关系越近,其间的身体距离就越大。 这个现象反映在语言中,就是:关系越亲密,人们之间的话语长度越小;而社会关系越远,其间的话语长度就越大。

试试看:

爸,开门!

老师,麻烦请开一下门!

写作窍门

不写时文

从基因模因传播三定律来看,其一是「保真度」,好的作家保真度非常强。 写作时,少写时事评论文。

写的时候,就要想到过几年这篇文章是不是还能看? 好的品味总是有傲气的。如天,如地。自然立于世间,无需向他人屈服,如明斯基第二法则所言:光做事还不够。我们还得立在那里。因此,好的品味是原创的、排他的。伟大作家必然会尽量避免吹捧同时代的伟大作家。好品味为自己背书,无需任何同时代的人来背书。对于新手来说,练习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将自己文章中「知名、著名」等词删掉。

—— 阳志平 《认知写作学》

掌握辞格

辞格也叫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如上例子为风喻。什么是风喻?你可以理解为比喻的平方、比喻的立方;一路循环下去,就是比喻的N次方了。

身 => 浮萍 => 断根 => 水 => 相邀 => 同行

辞格:掌握一些被遗忘的修辞术,使得文章生气勃勃。

修辞用得好,对文字的节奏、氛围、情绪有着惊人的力量,如剥春笋,交织往返,层层推进。一口气读完之后,仍不忍释卷。

卡片正面我们讲到风喻,这是值得学习的一例。

礼包

梁启超学问之趣味

CHANGELOG

  • 20160501 ADD卡片笔记